彼得·林奇的基金投資法則之二:忘掉債券基金。這和投資法則一一脈相承。彼得·林奇以偏愛股票投資著稱,但這一法則并非完全由個人偏好所致。
彼得·林奇有兩個理由:理由一與法則一相同,即從資本增值的角度看,債券類資產收益遠不如股票;理由二,如果投資者青睞固定收益,那么不如直接購買債券 把握升浪起點 外匯交易怎樣開始?
外匯市場直通車 沒有必賺只有穩賺
。因為從實踐來看,債券基金的收益并不比單個債券更好,而購買債券基金,還要支付昂貴的申購費、管理費。而且持有基金的時間越長,債券基金相對債券的表現就越差。彼得·林奇把這一法則戲稱為:"沒有必要付錢請馬友友來聽收音機"。
彼得·林奇是根據美國市場的情況作出這一結論的。對于國內投資者來說,目前債券基金還不失為普通投資者投資于債券市場的一個方便的渠道。但直接投資于債券的效果的確與債券基金相差不大。
基金投資法則三:按基金類型來評價基金
彼得·林奇基金投資法則第三:要找到同類型基金進行評價。弄清投資的基金屬于哪一類型,有助于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之所以要按基金類型來評價基金,是因為不同類型的基金,在不同的市場時期和市場環境下可能會表現不同。如果因為價值型基金近期表現持續落后市場而認為該基金不佳,可能就錯過了一只很好的價值型基金。而投資者經常犯的錯誤是,"他們總是在最需要忍耐的時候失去耐心,從價值型基金跳槽到成長型基金,其實前者正要走向復蘇而后者可能馬上開始衰落"。
彼得·林奇為投資者指出了分析基金收益對比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投資者比較基金收益的差異,要基于同一投資風格或投資類型,而不能簡單地只看收益率。各種風格中,都有優秀的基金,而不同風格的優秀基金則是投資者構建投資組合的良好備選對象。如果某基金頻繁地變更投資風格,對投資者來說并不是好事,因為林奇的經驗認為,"基金管理人缺乏嚴格的投資記錄約束可能會在短期內帶來積極的效果,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
從國內基金業的情況來看,雖然基金數量已經較多,但基金類型仍然不夠豐富。而從投資風格角度來劃分,多數基金屬于風格不明確的"資本增值型基金",投資風格也缺乏穩定性。因此,目前投資者可以主要基于基金的基準資產配置比例來劃分基金類型,如股票型、偏股型、配置型等等。而隨著基金業發展進一步深化,更豐富的基金類型和基金投資風格的區分將變得日益重要。根據不同的基金類型/風格來對比分析基金之間的表現,有助于投資者發現哪些是真正表現優異的基金。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