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介紹:叩富全民煉股爭霸賽,每月為一期,按照模擬交易收益排名發放獎勵。 展開
主持人:李南 嘉賓:鄧智敏 劉建衛
主持人:今天(6月25日)的嘉賓一位是對巴菲特特別有研究的、來自匯添富基金的劉建衛,另外一位是東北證券 (000686)的鄧智敏。如今,股價已經被攔腰斬了半截,巴菲特在這樣的熊市里面會干些什么呢?我們先說說在熊市里普通投資者在干嗎。
股市大跌巴菲特大喜
鄧智敏:一般是在打牌和埋怨,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埋怨政策上面。
主持人:在炒股這方面反而很閑。
鄧智敏:從各方面表現出來的特征是交易量在縮小。
主持人:那么巴菲特在熊市會干什么?
鄧智敏:我們很多股民朋友是牛市很忙,忙著買進賣出。等到熊市大跌的時候,套牢了,就很閑。
劉建衛:而巴菲特正好相反,他在牛市時候,覺得股票已經明顯高估,就把大部分股票拋出了。然后就開始很閑地打打高爾夫,看看棒球,出去溜達溜達。為什么很閑?他找不到便宜的、被低估的股票。但是,到熊市他反而會特別忙。在熊市,股市特別低迷,大家都不談股票、不說股票的時候,巴菲特反而這個時候對股市興奮得一塌糊涂。經常是一上班趕緊給他的經紀人打電話,給他朋友打電話,打完電話之后就開始繼續研究,看看到底現在有哪些公司特別便宜,然后再給經紀人打電話,買股票。
主持人:他不看電腦不知道股價,怎么知道買點?
劉建衛:他每天關注《華爾街日報》上面的收盤價,了解最近一段大概到什么位置,在想買的時候打電話問問經紀人現在價位多少,告訴經濟人在什么區間之內買入。他的經紀人說,巴菲特有時一天會打五六個電話讓他不停地買入,股市越跌巴菲特讓他買入得越多、越頻繁。我們是大跌大悲,巴菲特是大跌大喜。
主持人:巴菲特就沒在熊市里難受過?
劉建衛:就像超市打折、過節搞優惠活動的時候人山人海,巴菲特買股票就像我們去超市購物一樣,這個東西打折了,價廉物美他就沖進去大買一番。
主持人:我現在就關心巴菲特在熊市怎么做,因為我們現在就是熊市。
鄧智敏:在一個熊市過程中間,拿著大把現金的心態和拿著大把股票的心態是不一樣的,如果巴菲特在現在這個點位已經滿倉了,我相信他比任何人還要焦慮。
劉建衛:巴菲特關鍵是在股市遠遠沒有達到頂點時就退出來,到熊市大跌時他早就準備好足夠的現金了。巴菲特從1956年開始做自己的私募基金,做了10年,到1966年賺了11.5倍,大盤這10年才漲了一倍多。到了10年之后,從1967、1968、1969這3年,美國的一波大牛市,美國股市首次突破1000點,大牛市大家都狂喜的時候,巴菲特反而非常憂傷。
遠離市場“噪音”獨立思考
主持人:巴菲特在投資生涯當中經歷過4次大跌,這4次大跌時巴菲特是什么樣的狀態,他都是空倉嗎?
劉建衛:巴菲特除了1969年那次基本是空倉外,后面都不是空倉。但是相對而言巴菲特手上的現金非常多,巴菲特為了等待一個熊市來臨,會把現金放上幾年。只有極少數股票巴菲特是死了也不賣,就像1987年大跌之前,他把所有股票都清倉了,就留下3只股票。
主持人:哪3只?
劉建衛:華盛頓郵報、黑客保險、大都會ABC。
主持人:跟我們體會的不太一樣。
鄧智敏:所以,我們認為散戶現在投資的誤區是,一說巴菲特就叫做長期持有,長期持有就是我不管拿什么股票,只要拿到一定年限我就有出頭之日。其實沒有這種理念。
主持人:巴菲特為什么能堅守這幾只呢?
劉建衛:他是大股東,知道那些公司的情況,所以他根本就不慌。
鄧智敏:有很多時候巴菲特不是在做股票而是在做公司。他之所以變成很多公司的長期持有者,就是因為他拿的股份足以變成一個長期股東。在公司經營過程中間,他也參與經營過程,給予一些經營的建議,這是散戶做不到的。
主持人:我覺得還有一點,他住得離華爾街比較遠。
劉建衛:巴菲特堅決不住紐約,離華爾街近一點,相反他回他的老家,美國中部的內羅拉加斯洲,相當于我們的河南一個小城市,這個城市只有40萬人。
主持人:為的就是離那個市場遠一點,可以保持獨立和清醒的頭腦?
劉建衛:巴菲特說,天天在這個嘈雜的市場里,想要依靠你巨大的定力免受市場誘惑是很困難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與“市”隔絕,不是與世界隔絕。
鄧智敏:這是噪音理論。噪音太強了反倒會影響自己的思想,沒有噪音了可能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做。
我們要思考而不是參考
主持人:我還覺得這種投資大師大多是有信仰的,比如巴菲特經常看羅素。
劉建衛:他很喜歡羅素,非常推崇羅素的一句名言:重要的是思考。而我們在股市的大部分人根本不思考,他們只想參考,別人什么意見、大盤怎么樣了,他們只想參考別人怎么做,然后去模仿跟隨。
主持人:我們要思考而不是參考。
鄧智敏:但是我認為大部分散戶能做到參考已經非常好了,很多散戶如果按照巴菲特的理念去思考這個市場,他可能會死得更慘。巴菲特是越跌越買,他的理念是建立在暴跌之后價值會逐漸體現出來的基礎上的。
劉建衛:巴菲特最推崇的是他老師。他的老師格勒姆告訴巴菲特,你在華爾街要想成功一定要做到兩點,要正確思考,但是只做到正確思考還不夠,還得獨立思考。
劉建衛:我們常說一個人一輩子碰到一次大牛市就很幸運,但是巴菲特一輩子碰見了4次大牛市,4次大牛市之后跟著4次大熊市。我們常說牛市要反貪、及早拋出,熊市要反恐、要敢去抄底,二者是緊密相關的。關鍵是我們很多人要么做到反貪沒有做到反恐,要么做到反恐沒有做到反貪,而巴菲特這4次大牛市都做到了這兩點。
沒有大失誤才有穩定性
主持人:我們想知道大師有沒有買錯過股票?
劉建衛:你知道喬丹,為什么說他是籃球之神,因為他的關鍵投籃幾乎沒有大的失誤,泰戈伍茲打高爾夫,他在關鍵的大賽上也沒有大的失誤。巴菲特為什么是股神,他在關鍵的時候、關鍵的地方沒有重大的失誤,小的錯誤人人都有,但是沒有大失誤才能有穩定性。
鄧智敏:在很多時候絕不手軟,看到不對的情況及時出來,這在散戶中是非常難做到的。
劉建衛:還有,巴菲特不會玩不懂的游戲。1999年是網絡科技股的大牛市,這一年大盤漲了22%,而巴菲特只賺了0.5%,為什么?巴菲特就是堅決不買網絡科技股。
主持人:他沒割過肉嗎?
鄧智敏:肯定割過。
主持人:割得快。
鄧智敏:他割得快,第二他認為不對的東西,他會承認錯誤,而且他不會再去碰它。
主持人:巴菲特選股的標準是什么?
劉建衛:他選股標準主要有三條:公司長期競爭優勢非常明顯,業務一流;公司管理非常優秀,管理一流;公司業績非常突出,業績一流。業務一流、管理一流、業績一流,具備這三個一流,巴菲特才會選擇。而且,巴菲特一定等到這種公司股價被嚴重低估的時候才買。
鄧智敏:這點散戶非常難做到。沒有一個好的團隊,想把中國這些公司的報表能夠看懂、讀透,甚至能夠找到相應低估的公司是不可能的。至少我知道巴菲特不敢到中國內地買A股,為什么?他看不懂中國的報表。
劉建衛:其實現在的巴菲特,一開始也是個普通人,賺的錢越來越多,影響力越來越大。但是,巴菲特2008年跟1973年剛剛宣布他的投資策略時候說的話、選的股票,標準完全一樣,做法完全一樣,這么多年沒有變過。
主持人:巴菲特割肉怎么割的?
劉建衛:在我看來,巴菲特買入的股票很少割肉,基本上沒有。巴菲特做事跟我們普通散戶選股有很大的不同,他極少極少去選股。他做了52年投資,主要選22只股票,他的重倉股一共有7只,差不多7年才能選出一只重倉股票。
主持人:效率真低。
劉建衛:是,效率很低。但是他一旦選中就會投很多錢,在這只股票上賺很多錢,而且他的重倉股票投資無一失誤,每次都非常成功。為什么呢?巴菲特說投資關鍵是避免重大的錯誤。
鄧智敏:現在A股這種操作思路沒法做。
主持人:巴菲特有什么可學的東西嗎?
鄧智敏:我覺得有一點可以學,你看他做什么就行了,你不需要用他的思維理解這個市場。
主持人:跟著他買。
鄧智敏:跟著他買就行了。
劉建衛:巴菲特說選股如選妻。我們在選老婆的時候,你會看全世界的婚姻都是否幸福嗎?你只要選到適合自己的老婆就行。巴菲特說,我不管大盤怎么樣,我也不管宏觀怎么樣,我找到我想要的股票就可以了。我們就拿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例子茅臺,上一波大熊市的時候,2000年6月到2005年6月大盤從2200點跌破1000點,跌了55%,但是茅臺照樣漲了6倍。
鄧智敏:那是1/1700,概率太小了。
劉建衛:你說的太對了,在美國有上萬只股票,巴菲特只選了二十多只股票。
主持人:也是很低的。我們現在要學巴菲特什么?
劉建衛:大跌應該大喜,這是巴菲特說的一句話,大跌之日正是他的大喜之日。大跌讓他想買的那些好公司、好股票反而變得很便宜了,他可以用很低的價錢買到好東西。
鄧智敏:保護自己。怎么講?熊市中刀子要快,不要等到你割不動的時候再去割,割完之后你要學會把自己保護起來,不要經常地參與市場,更多的是要休息。
文章很精彩?轉發給需要的朋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