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介紹:叩富全民煉股爭霸賽,每月為一期,按照模擬交易收益排名發放獎勵。 展開
年報財務數據的對比項目中,投資者能夠清晰看到的,只有同比數據,也就是和去年同期相比的數據,然而卻沒有出現環比數據(第四季度數據,以及四季度與三季度的數據之比)。同樣,在上市公司半年報和季報中也沒有列示這一數據。
事實上,在評估上市公司發展趨勢、判斷拐點方面,環比數據的敏感性與及時性,都要超過同比數據。因此,投資者需要自己動手計算環比數據。
60日均線與5日均線
同比與環比都是數據之間進行比較,其差別在于基期選擇的不同,而基期選擇不同,會使比較產生不同的效果。
事物總有兩面性,同比、環比各自的優點也決定了各自的局限。同比準確性相對高,但時效性卻差,特別在趨勢反轉時,反應太慢。具體到上市公司,則可能出現這樣的問題:同比看,公司發展勢頭不錯,但從環比看,卻發現增長勢頭已經放慢,甚至是零增長或者下降。
環比的問題在于,由于間隔短,一些短期的波動,暫時的小變化,會影響對大趨勢的把握。具體到上市公司,可能有這樣的現象:從環比看,雖然增長勢頭有下降趨勢,但卻是新產品市場開拓期遇到的正常困難,甚至只是由于財務結算周期的原因,形成正常波動。
事實上,同比與環比的關系與股票價格均線中60日均線與5日均線的異同很相似(也就是長期均線與短期均線的異同)。各種均線的著眼點不同,各有用處,也各有局限,比較好的方法是組合使用。
連續兩個季度
當然,因為某些企業的經營有季節性,環比的局限性則相對較大,但這不能掩蓋其敏感性的優勢。比如說,對那些生產經營季節性不明顯的上市公司,如果環比出現大幅下滑或增長,就需要引起投資者注意。為了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環比的局限性,我們引入這樣一個概念:從連續兩個季度的環節數據看問題。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連續兩個季度環比下降,則可初步判定其經營出現了頹勢,這種判斷有其內在合理性。因為,極少有公司會由于季節性等客觀原因,連續兩個季度出現難以避免的下滑。畢竟,兩個季度已經長達半年時間,這個時間跨度在很大程度上足以濾平短期波動所造成的,對長期趨勢判斷形成的干擾。
我們以2007年第二、第三季度為例。在這兩個季度中,業績連續呈現環比下降的公司只有58家,而第三季度業績環比下降的公司卻多達488家。考察這58家公司,絕大多數都是經營出現頹勢,而并非客觀性原因。事實上,國際上對于一個國家宏觀經濟是否進入衰退期的公認判斷標準,就是連續兩個季度GDP出現環比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證明了,考察連續兩個季度環比表現的有效性。同理,當一家上市公司連續兩個季度業績出現環比上升,則說明其很有可能走出了衰退期,或者處于加速上揚期。
最近12個月
環比是對上市公司單季度財務數據的充分利用,而另一個利用單季度財務數據的方法就是:最近12個月。
大家在看券商的上市公司研究報告時,有時在財務指標旁會看到這樣一個注釋:TTM。 TTM (Trailing Twelve Months的縮寫)的含義就是最近12個月。
為什么要引入這樣一個概念呢?剛才我們講過,同比數據的時效性太慢,而季度環比數據的“噪音”又過大,雖然引入了連續兩個季度的概念,但時效性上,還是不能完全令人滿意。而TTM的出現,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彌補這個缺憾。
TTM數據是一個滾動概念,每個季度都會不同。雖然它的起始點會發生變化,但卻始終包括有四個不同的季度(1、2、3、4; 2、3、4、1; 3、4、1、2; 4、1、2、3),雖然這四個季度有可能屬于兩個不同的自然年度,但仍然彌補了上市公司季節性的客觀差異所造成的影響。
這樣一來,相隔兩個季度之間的TTM數據比較時,其采樣中總會出現3個季度的重合,1個季度不同。正是由于加入了3個重合的季度,則使這種比較在一定程度上過濾掉小波動,進而更加客觀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實情況。
以圖1為例,如果單看A上市公司09年第一季度的同比數據,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加66.7%,這個數據很可能夸大了上市公司的增長趨勢,畢竟09年一季度的環比增長率為零,除非存在如季節性等客觀因素,環比增長率為零,至少說明該上市公司的增長趨勢已經放緩。但09年一季度環比增長率為零就反映了上市公司經營的真實表現嗎?應該說,也不客觀。畢竟,縱觀5個季度的表現,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上了一個臺階,雖然一季度環比增長率不理想,但很可能處于“平臺整理期”,尚不能就此得出經營出現頹勢的結論。相比較而言,主營業務收入TTM的環比為12%,很可能更加客觀。
圖1
TTM數據的第二個好處,是中外公司之間進行比較。在我國,按照規定,所有企業都以自然年度作為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但其它一些國家和地區就不同,那里的企業可以相對自由的選擇適合自己的會計年度。一般而言,這些上市公司會將會計年度的起始點,定在經營活動相對平淡的時候,因為此時各項會計數據的變化較小,也便于會計師進行審計。
由于會計年度不同,在各個上市公司之間進行年度數據比較就缺少更加有效的可比性。因此,引入TTM數據,就使各上市公司之間的數據比較更加便利。如果投資者習慣于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同行業上市公司間進行比較,最好使用TTM數據。
注意可比性
值得提醒的是,無論同比抑或環比,都要考慮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是不是發生過根本性變化。如果存在這種變化,那么數據之間的可比性就大大降低了。
比如說,如果上市公司增加了新股,或者進行了大規模并購,又或進行了重大資產重組,都會使不同期間數據的可比性大大降低。因此,投資者在進行比較時,務必首先確認上述問題。(作者袁克成)
文章很精彩?轉發給需要的朋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