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A股市場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市場參與者形形色色,來去匆匆。雖然看上去熱鬧,但總體來說,市場的贏家較少,輸家較多,這與我國經濟這些年來的長期發展不相符合,股市沒有和經濟同步增長。究竟原因何在?誰是贏家?誰又是輸家?我們緊跟A股市場,做一個探究。
國家稅務部門是贏家之一,只要有交易,就有印花稅。她是A股市場的抽水機,是笑到最后的贏家。
市場的管理者和參與機構也是贏家之一,交易所的規費看似不多,但日積月累,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型抽水機!證券公司的交易傭金、發行承銷等費用,更不用說,都是要投資者買單的。另外,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賺取的費用也是從市場中抽取的。
上市公司更是贏家之一,通過溢價發行股票,公司股東和高管快步躋身千萬、億萬行列。如果公司經營良好,擠點牛奶,投資者就燒香拜佛了;就怕公司經營不善,玩點新花樣,股東和高管來個金蟬脫殼,投資者只好用腳投票、忍痛割肉了。
那么A股市場投資者呢?
根據投資者對市場的理解、看法以及據此做出的決斷,我們可以將投資者大致分成這樣幾類人:價值投資取向的,技術圖表分析的,打探消息的,綜合分析的。其中,價值投資取向的投資者通過綜合分析公司的產品銷售、財務狀況、管理團隊等一系列信息,尋找到跨越牛熊、穿越時空的成長性股票。股神巴菲特是他們的榜樣。A股大多數投資者、包括公募和私募基金等機構都崇尚這一投資思路,但盈利者少之又少,個中原因值得深思。
技術圖表分析的投資者,他們忽略國家經濟和上市公司的相關信息,認為市場本身能夠包容消化一切,所有正面和負面的信息通過市場參與者的充分博弈,以價格圖表的方式表達出來,并按一定的趨勢運行;市場波動周而復始,重演歷史,呈現規律性,依此獲取投資收益。
市場波動的規律性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經濟運行內在的規律;二是大多數市場參與者的貪婪和恐懼,這是人之本性,很難改變。這種規律性通過看得見的價格方式表現出來。要想透過一系列的價格圖表看穿隱藏其中的規律,則要求投資者具備極高的天賦,在實盤操作中反復體會,領悟并全身心追蹤市場的波動,且能嚴格遵守操作紀律,才能稱得上掌握了圖表分析的“技術”。我們不妨假設操作股票的電腦就是一臺ATM取款機,當我們對市場的理解足夠透徹且掌握“技術”時,我們將是取款者;否則,我們的錢將被取走。股票市場的殘酷性由此可見一斑。A股市場的絕大多數使用技術圖表分析的投資者注定成為輸家,因為發現并掌握市場波動的規律難度太大,非常人可及,錢被取走是毫無疑問的,極其少數的投資者將是合法的取款者。
打探消息的投資者,一種是涉嫌內幕交易的少數人,他們從市場“偷”得利潤,一旦敗露可能承擔法律風險;另一種是到處打探消息的大多數人,聽取別有用心者散布的小道消息,靠運氣獲取一些利潤,但多數成為消息的受害者。
綜合分析的投資者,希望通過國家經濟形勢的分析,聯系上市公司的具體情況,再結合技術圖表以及消息面的分析,最終做出投資的決斷。這種方法要求投資者是全才,政治、經濟、財務、技術分析、人脈等,無所不能。然而股價并非同步反映綜合的信息,這給全才出了一道無法解答的難題。截至目前采用綜合分析的成功者寥寥無幾。
自有股票市場以來,無論牛市和熊市,贏家永遠是少數,輸家一定是多數,A股投資者概莫能外。投資雖有“術”,輸贏卻在 “心”。實戰是錘煉心理的良方,也是成為贏家的必經過程。有志成為贏家的投資者,不妨學“術”煉“心”,潛心其中,則投資將融入你的生活,成為一種樂趣。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