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全稱為“采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是國際通行的宏觀經濟監測指標,涵蓋生產與流通、制造業與非制造業等領域。同時,PMI又是一項全面的經濟指標,概括了編制國整體制造業狀況、就業及物價表現,是全球最受關注的經濟數據之一。此外,PMI還是一個對亞洲出口很有預測力的前瞻性指標。
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由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共同合作編制完成的。2005年7月6日,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正式對外發布,同時采購經理指數調查已列入國家統計局的正式調查目錄。我國PMI體系共包括11個指數:新訂單、生產、就業、供應商配送、存貨、新出口訂單、采購、產成品庫存、購進價格、進口、積壓訂單。
由于PMI是每月第一個公布的重要數據,加上其所反映的經濟狀況較為全面,因此市場十分重視數據所反映的具體結果。
采購經理人指數是以百分比來表示,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一般稱之為“榮衰分際線”):當指數高于50%時,則被解釋為經濟擴張的訊號。當指數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時,則是經濟蕭條的前奏。
根據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4月份,中國制造業PMI指數為53.5%,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這是PMI指數連續第5個月回升。無獨有偶,里昂證券(CLSA)中國PMI指數,在4月份也大幅回升至50.1,9個月之后,首度躍過50這一榮衰分際線,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PMI指數表現出高度的“擬合性”,顯示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中國制造業開始出現企穩并擴張的趨勢。
當然,4月的PMI指數回升不排除季節因素的影響。因為近5年來,4月份的PMI指數大都要高于3月份。
從分項數據看,當月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分別達到57.4%和56.6%,比3月份各上升0.5和2.0個百分點,并連續第三個月保持在50%以上;而購進價格指數上升3.0個百分點,達到51.3%,自去年9月份以來首次突破50%。但新出口訂單指數(49.1%)仍低于50%,顯示出口形勢仍不樂觀,外需恢復尚需時日。外圍經濟體中,4月份美國PMI先行指標再次回升3.8個點,至40.1,高于市場預期,為連續四個月回升并且環比增幅高于前三個月。表明美國經濟增速已經開始自2008年四季度的低谷緩慢回升。
因此,我們判斷一季度是本輪經濟調整的相對底部,2季度開始,經濟將逐季走高,2009年全年GDP增長為7.6%。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