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會計數據評價中小板公司成長性的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但只有將這一過程簡化到普通投資者可以理解的程度,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按照我們的理解,這種簡化,其含義包括如何用更少的指標更準確地識別業績成長性。
經過反復測試,我們最終選擇了5項指標來識別中小板公司業績成長性,它們分別是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正常凈利潤增長率、毛利率增長率、凈利潤現金保障倍數和資產負債率。
在評價正常損益時,第一個影響業績成長性的重要指標是主營業務收入。受同業競爭及社會平均化的影響,雖然主營業務收入增長未必意味著正常凈利潤的增長,但在主營業務收入減少的情況下,通常會伴隨正常凈利潤的滑坡。
另一個重要指標是毛利率增長率,一家企業有著較高的毛利率肯定是好事,要么是商品成本較低,要么是售價較高,無論何者,都是重要的競爭優勢。而中小板企業規模較主板相比較小,要實現成長,獨到的競爭優勢非常重要。
第三個重要指標當然是正常凈利潤,它是對股價影響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業績指標。
此外,強勁的現金獲取能力對企業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我們選取凈利潤現金保障倍數作為評價企業成長性的第四個指標。
最后,考慮到評估中小企業的成長性的同時應考察其安全性,即償債能力評估。因此,我們選擇資產負債率為第五個指標以反映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由于我們只從安全性角度考察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因此簡單地認為資產負債率越小越好。
接下來需要確定的是各項指標的權重,我們主張,決定中小板公司業績成長性的以上五項指標的權重不應當是平均的。因此,根據到它們各自對業績的影響程度的不同,我們將最為重要的正常凈利潤增長率和毛利率增長率賦予最大的權重即30%。而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次之,給予25%的權重。對凈利潤現金保障倍數和資產負債率來說,我們認為企業的償債能力由正常損益狀況決定,而現金流量又可以用財務結構變化來解釋。因此我們給予凈利潤現金保障倍數及資產負債率的權重較小,分別為10%、5%。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