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大啤酒巨頭比利時英博集團在未來兩年時間內將逐步以58.86億的天價收購福建雪津啤酒100%的股權,而雪津啤酒的凈資產僅有5億元左右,這是始自2001年國際啤酒巨頭中國購并攻略的又一個高潮。同樣的故事也開始在二線鋼鐵股中發酵,八一鋼鐵已傳出寶鋼和印度塔塔短兵相接的消息,而寶鋼與馬鋼聯盟消息的傳出,意味著國內一線鋼鐵廠商在國際巨頭的刺激下將提前加入購并戰團,二線鋼鐵股有望成為第二個啤酒板塊,成為2006年的市場購并寵兒。除此之外,誰又將成為國際資本的購并寵兒呢?
寫這篇隨筆時,我恰在紐約華爾街,與張江集電港的總裁章曦共同拜訪美國的多家房產及產業投資基金。從中感悟到金融房產板塊和汽車板塊將是下一輪購并硝煙再起的熱門板塊。
與簡單的市盈率價值投資理念不同,國際購并資本關注的是企業的市場份額。為何國際啤酒巨頭會以超高溢價收購啤酒廠?因為啤酒行業是個高度競爭行業需要寡頭壟斷,收購的目的就是為了占領市場。試想上海的投資者多年前還能喝到一元錢的上海牌啤酒,現在還喝得到嗎?這就是購并的結果之一,寡頭壟斷后產品價格自然就提高了。
金融地產股的走俏也原理相通,2007年金融業全面開放后,金融行業競爭將十分激烈,目前海外金融機構入股銀行股就是搶占市場份額的提前布局。而地產業與金融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隨著2007年的金融業全面開放,地產行業可能會再有一波升勢。目前歐美主流房產基金事實上并未進入中國市場,但2007年之后他們可能會跟隨海外金融機構進入中國。所以2006年金融股和地產股都會發生動人的購并故事。
而汽車板塊更有可能會產生氣吞山河的購并大戰,這次在華爾街雖然拜訪的多是房產基金,但是據介紹海外不少產業基金對中國汽車行業興趣頗濃。因為歐美的汽車行業已飽和了,這次僅底特律一地就將有6萬汽車業工人失業,全球未來的增長點只有中國和印度。他們認為中國汽車行業不是產能過剩的問題,而是汽車廠商過多、缺乏寡頭壟斷競爭,需要通過一次大的購并進行整合。
汽車板塊購并我更看好一線汽車股,即一汽、東風、上汽和長安這四家大廠商旗下的股票,這點與鋼鐵板塊看好二線股不同。有心的投資者應該關注到一汽系股票的提前啟動,幕后蘊含著資金的暗流涌動,而長安汽車、東風汽車也開始啟動走出底部之旅。從嚴格意義上講汽車業也屬于周期性行業,在產業周期的低谷進行購并重組對公司而言是成本最低的,對投資者而言則是較佳的投資介入點。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