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的大幅調整,估值風險也逐步釋放,市場上又有了看好成長股的聲音。那么在風吹草低之后,如何才能尋找到真正具有成長性的"牛股"呢?
在剖析了歷史上350只納斯達克成長股樣本后指出,這些成長股具有6大成長基因,而這些基因具有跨越國家、行業疆界的普適性,不僅適用于國內的上市公司,也能夠幫助投資者反推,并尋找出成長股。
從政策上看,隨著時間的推移,成長股的爆發呈現出較為明顯的行業輪動的趨勢。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期間,成長股的誕生必將伴隨著新興產業的崛起和國民消費的升級,在當前背景下,其機會也主要集中在與三中全會密切相關的主題板塊之中。
從概念上看,如果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能在資本市場得到提前認可,那么孵化期的概念股也能成為成長股。這樣的個股主要潛伏在信息技術產業、生物醫藥、新能源行業。但出于謹慎性的考慮,投資者可以關注業績初步釋放的孵化期股票,或者當前主業有支撐、未來贏利點想象空間大的股票。
在企業自身建設方面,成長基因還有以下兩點:一是創新,只有創新的可持續性才是企業不斷成長的關鍵。一部分企業通過創新不斷升級的產品如高端制造、化工原材料等,另一部分企業通過創新提供更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如消費電子等;二是企業規模,因為行業內相對規模較大的企業能夠通過規模優勢獲得持續成長。其中,擴大生產規模能夠降低平均固定成本,適用于汽車、機械、光電以及家電配件等行業;拓展渠道規模能夠增強品牌辨識度或降低運營成本,適用于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物流等板塊;而釋放業務規模可以分攤每單業務的風險,適用于礦石開采、油氣開采等行業。
此外,對于具有較高成長性的企業來說,往往能以平臺效應帶來規模非線性式的擴張,如TMT新興產業;而鎖定老客戶也是企業成長的關鍵因子之一,只有提高顧客的轉換成本,帶來強大的客戶黏性,才能賦予企業較高壁壘的先發優勢。主要涉及醫療器械、醫療服務、軟件行業,金融服務業等。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