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介紹:叩富全民煉股爭霸賽,每月為一期,按照模擬交易收益排名發(fā)放獎勵。 展開
不偷你的卡,照取你的錢
做化工生意的劉先生在某銀行存入現金3000元,開立了活期儲蓄賬戶,同時辦理了與存折配套使用的儲蓄卡(取款卡),并于當日在自動柜員機上做了密碼修改。此后,取款卡、存折都一直有他本人妥善保管,從未取過款。而劉先生月末去外地辦事、因故需要取款時,才發(fā)現賬戶上的3000元存款只剩160元。經當地銀行查詢,該賬戶共有未登折記錄6次,為了減少損失,他將剩余的160元立即支取,草草結束行程連夜返回。
經開戶銀行調閱有關憑證資料,查明:該賬戶曾被人使用取款卡在江蘇省徐州市自動取款機上分三次支取2800元存款,手續(xù)費28元。劉先生看到這一結果,認定是有人冒領存款,便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立即立案開展取證工作,并對劉先生和銀行進行了調查和咨詢。首先,查明劉先生和家人沒有取款嫌疑,取款卡和存折也隨身攜帶,基本排除了本人支取、取款卡丟失或被盜的可能;從銀行方面來說,銀行有一套嚴格的客戶資料保密系統,賬務無差錯。由此初步認定,是有人用另外一個“克隆卡”取走了劉先生的存款。
那么,存折和取款卡一直在劉先生手上,且取款密碼只有他本人知道,為何還出現被冒領的事情呢?從公安部門破獲的廣州等地偽造信用卡案來看,偽造信用卡、取款卡已算不上什么高新技術,掌握了客戶的基本資料,用寫磁條機將數據輸入一個空白磁卡,這時如果再有取款密碼,即可使用“克隆卡”在銀行聯網的自動柜員機上輕松提款或在商業(yè)部門的POS上進行消費。而且盜取磁條信息和密碼的方法也非常簡單,一些作案人為了盜取儲戶密碼,常常裝作取款客戶,徘徊在自動柜員機旁或在其上面安裝微型攝像機竊取儲戶取款信息,還有的冒充銀行ATM管理人員,以調試數據等理由,騙取取款人的銀行卡信息,然后,如法炮制,實施犯罪。
關于儲戶存款被冒領的責任問題,有關法律專家分析,如果銀行已經履行了正常的保密義務,儲戶存款是由于本人疏忽致使資料被他人竊取的,銀行不需要承擔任何賠償責任。因此,提醒廣大居民,使用信用卡、儲蓄卡在自動柜員機上取款時,一定要警惕周圍是否有可疑人員或微型攝像機探頭,輸入密碼的時候應用左手遮住密碼按鍵,以防被不法分子竊取賬戶信息,盜取賬戶存款。
當心存折里的錢“不翼而飛”
近年來,關于銀行卡被“克隆”的報道不時見諸報端,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如今使用防偽技術印制、帶有數據磁條、蓋有銀行印章的存折也成了不法分子“克隆”的對象。從遼寧、貴州、云南等地警方破獲的多起存折“克隆”案來看,犯罪嫌疑人利用高科技手段竊取存款人信息,“克隆”存折冒領存款,直接影響到了存款人資金的安全。
存折之外有“存折”
貴陽的張先生去年9月份在某銀行儲蓄所開立了活期儲蓄賬戶,并存入10萬元現金,可數天之后,他到銀行取款時,卻被告知存折上的款項已經被人憑存折和密碼支取。張先生不解:我的存折上沒有取款記錄,并且密碼只有我一個人知道,怎么能被別人支取了呢?
經過銀行查證,確認是在張先生的存折之外有一個“克隆”存折,冒領人持“克隆”存折和密碼,分三次在辦理通存通兌的兩家儲蓄所支取了99980元。公安機關接到報案后,根據銀行的監(jiān)控錄像等情況迅速展開偵破,最終將三名犯罪嫌疑人抓獲。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團伙的“頭目”竟然是貴州某大學計算機專業(yè)的本科畢業(yè)生,他們配有手提電腦、高檔印刷機等作案工具,已經先后在長沙、常德等地作案30余起。
克隆存折如何“出籠”
犯罪嫌疑人交代,他們一般是三人配合作案,其中一人在儲蓄所的柜臺旁以存款做掩護,另外兩人在“目標儲戶”旁假裝等待填寫憑條,從而偷看儲戶的戶名和存折金額等信息,或者通過儲戶隨意丟棄的作廢憑條竊取信息,等儲戶到柜臺存(取)款時,早已等待在此的那個“存款人”便趁儲戶輸入密碼時竊取密碼。然后,他們立即偽造與儲戶姓名相同的假身份證,到銀行存入小額存款,獲取活期存折,再用電腦將所竊取的信息“克隆”到新存折上,此后再以這個以假亂真的存折盜取儲戶存款。
據警方經偵察人員介紹,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克隆”案件是因儲戶盲目泄露存款信息造成的。此類案件的作案者大多選擇經商人員下手,往往投其所好,拋出“大批購貨、價格優(yōu)惠”等誘餌,令對方高興之余失去警惕。然后他們再要求對方在其指定的銀行存入一定款項,并告知賬號和密碼,謊稱供他們查詢公司的實力和信譽情況。存款人往往會認為存折在自己手上,可以“不見兔子不撒鷹”而照辦。這時,作案者便用與存款人姓名相同的假身份證到同一銀行開立一張小金額存折,并將余額進行涂改。此后,作案者借故提出當面檢驗存折余額的要求,并趁查驗之際將兩個樣式、戶名、余額均相同的存折“調包”,選擇適當時機用真存折將存款悄悄支取。等存款人確認生意沒做成,想把存款取回時才發(fā)現手中是一張“克隆”存折。
如何防范克隆存折
關于存款被“克隆”存折冒領的責任問題,多數情況下法院會認定銀行和儲戶雙方均負有責任。銀行存折背面印有“因儲戶密碼保管不當造成的損失,銀行不負責任”的儲戶須知,儲戶到銀行存款應視為接受這一條款,所以,因密碼保管不當而被冒領,儲戶應負有一定責任;另外,銀行不能履行謹慎核查存折的義務,也負有一定責任。根據具體情況,法院一般會判定儲戶負擔20%~80%的損失。
因此,廣大儲戶應引起重視,加強對存折“克隆”的防范。首先,在銀行網點填寫存取款憑條或輸入密碼時,應查看周圍是否有陌生人,輸入密碼應一手按鍵,一手對輸入情況進行遮擋;二是填寫有誤的憑條不可隨意丟棄,應撕碎或隨身帶走;三是在生意和賬務往來中,不應將存折的賬號和密碼告訴他人;四是養(yǎng)成定期登折、對賬的習慣,如果發(fā)現不明原因的支取,應及時通過電話、網上銀行等快捷方式對存折進行臨時掛失,提請銀行保留監(jiān)控錄像,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以最大限度地減輕損失。
文章很精彩?轉發(fā)給需要的朋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