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介紹:叩富全民煉股爭霸賽,每月為一期,按照模擬交易收益排名發放獎勵。 展開
個案背景:
黎虹今年27歲,衛校畢業后她一直在一家大醫院做護士。在好友的動員下,去年她辭去了這份令人羨慕的固定工作,專門做起了某知名日化品牌的直銷業務。由于她性格外向,喜歡交往,并具有一定的客戶資源,所以做起直銷來可以說如魚得水。她的業務越做越好,每月提成收入也從2000元、5000元、8000元,一直到了目前的萬元以上。
黎虹做直銷成了“女大款”,她的丈夫趙金明坐不住了。趙先生是政府機關的公務員,雖然太太多次鼓動他一起做直銷,但他考慮目前的收入很穩定,各種福利和保障較好,便一直不為所動。不過,這回看到太太收入比自己多出了10倍,他有點動心了。再加上太太適時進行攻心戰術,終于被“拉下了水”。
趙先生看似內向,但做起直銷來卻有自己的絕招。他從給太太“拎包”、當“裝卸工”,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客戶群體。現在,趙先生的月收入達到了5000多元,總算在太太面前挽回了點男子漢的面子。
目前,兩人的家庭收入為15000元,除了日常開銷、按月償還銀行住房貸款以外(尚欠銀行貸款本息合計為4萬元),每月還有1萬元的結余。不過,由于夫妻兩人均不善理財,面對不斷增加的收入,他們還是只認銀行儲蓄一條路,渠道單一,收益低下。所以,他們希望在專業理財師的指導下,做好后續收入的打理,實現家庭積蓄的穩妥增值,以應付將來生兒育女,以及換房、擴大經營等開支。
理財師點評:
按目前的情況,黎女士家庭的年收入會達到18萬元,打理好這筆不菲的資金會為家庭生活錦上添花,反之則會變成前面賺錢后面流失的“漏斗式”理財,最終影響家庭生活質量的提高。黎女士一家把精力都放在賺錢上,對收入的打理缺乏長遠的規劃,比如,其收入較高,卻沒有考慮減少家庭債務;習慣有錢存銀行,沒有積極涉足其他收益高、保障能力強的投資渠道。總之,黎女士需要一條非常清晰、容易操作的理財思路。
理財師建議:
1.可以考慮提前償還住房貸款
按目前黎女士的收入,積攢4萬元可謂輕而易舉,所以積蓄達到4萬元后,可以考慮提前償還住房貸款。因為目前一年期存款稅后利率僅為1.58%,而銀行貸款的年利率卻高達5%以上。有理財專家說,最好的存款方式就是還貸款。所以,提前還貸是黎女士減少家庭支出、優化資產結構的有效措施。
2.建議購買私家車
從事銷售工作,主要工作是跑市場、訪客戶,時間就是金錢,如果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私家車,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體現身份和經濟實力,進而增強經濟往來中的信用指數。另外,有了私家車,商務之余舉家可以走親訪友、短途旅行,從而體現“能掙會花”的理財和消費理念,提高生活質量。根據黎女士夫婦的收入狀況,建議在一年內購買8萬元左右的經濟型轎車,比如富康、飛度、賽歐等。
3.20%的后續收入進行儲蓄
還清住房貸款和購買私家車以后,黎女士就可以一心一意打理后續收入了。大家都說現在儲蓄利率低,負利率情況下存錢會“虧本”,但再“虧本”也不能全面放棄儲蓄,因為儲蓄是中國人的傳統,也是最穩妥的投資渠道之一;另外,儲蓄的變現能力最強,可以作為經營的準備金。所以,將20%的后續收入存成儲蓄,不但是家庭穩健理財的需要,也是黎女士打理生意的需要。
4.30%的后續收入購買國債
國債是以國家信譽做擔保的金邊債券,具有收益穩妥、利率高于儲蓄、免征利息稅等優勢,黎女士可以用后續收入購買適量的憑證式國債。根據當前加息壓力增大的實際情況,建議購買短期的一年期國債。這樣如果遇到加息,黎女士既可確保加息之前最大限度地享受較高利率,又可以在國債到期后,及時轉入收益更高的儲蓄或其他國債品種。
5.30%的后續收入用于購買開放式基金
從常理上說,開放式基金的凈值會逐步增加,但由于開放式基金特別是偏股型基金的持股倉位較重,所以基金凈值受股市左右較大。不過,基金所選的股票多是抗跌性較強的績優成長股,同樣是在股市下跌的情況下,購買開放式基金的損失會少于直接購買股票。反之,在股市上漲的情況下,多數基金的收益也會高于那些盲目炒消息的散戶———開放式基金可以說是一種介于炒股和儲蓄之間的投資方式,適合黎女士追求穩健又考慮收益的投資需求。根據當前股市相對低迷的實際情況,黎女士可以選擇一家運作穩健、回報率高的基金公司,購買他們發行的新基金,因為新基金成立后正趕上“炒底”,所以其盈利能力也就相對較高。
6.15%的后續收入進行股票投資
在經濟發展速度加快、通脹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持有股票是分享國民經濟增長成果和規避貨幣貶值的最好方式。中國的股市正在向著穩健和規范的方向發展,一些投機行為將逐步被遏制,所以中國股市的中長期前景是非常樂觀的。因為黎女士從事直銷工作,時間相對自由,可以用15%的后續收入購買一些能源、通信等潛力股票,這樣可以在做業務時順路到股票市場看看行情,或在家里通過網絡看看大盤,適時調整持股結構,進行中長期投資。
7.5%的后續收入購買保險
從事直銷工作,養老保障一般是靠自己多掙錢、用積蓄來應付生老病死。但在醫療開支不斷漲價的今天和未來,萬一遇到意外傷害或重大疾病,自己的積蓄有可能是杯水車薪,難以應付。所以,建議黎女士和先生用自己5%的后續收入購買適量的主險和附加險,以對兩人的重大疾病、人身意外傷害提供有力保障。同時,黎女士還可以購買集保障、儲蓄、投資三種功能于一身的分紅保險或分紅型養老保險,這種保險除了基本的保險功能以外,還能以紅利的形式分享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果,達到投資、保障兩不誤的目的。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是一句理財的至理名言。在投資渠道日趨增多的今天,這一道理更是別具意義。如果你把全部資產都放在銀行,這樣最保險不過,但收益也是最低的;如果你把錢全部投入股市,年收益可能會達到30%、50%,但萬一遇到連續跌停板的“地雷股”或遭遇股市長期低迷,則有可能讓你傾家蕩產,血本無歸。因此,黎女士按照本案“把雞蛋放進多個籃子”的投資策略,既可化解投資風險,又能積極穩妥地實現增收,從而使家庭踏上富足、穩定的幸福之路。
文章很精彩?轉發給需要的朋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