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介紹:叩富全民煉股爭霸賽,每月為一期,按照模擬交易收益排名發放獎勵。 展開
活期存款多定期存款少
如今,存款利率是歷史上較低的時期,扣除利息稅,1萬元一年定期儲蓄的年實際收益只有158元。許多人因此便產生了“不差這幾個小錢”的心理,而隨意將工資收入等積蓄放在活期存折和銀行卡上,特別是一些不善理財的青年人,隨意儲蓄現象更是非常普遍。雖然儲蓄利率較低,但時間長了,積蓄的金額大了,這種損失就會越來越明顯。比如,對于長期不用的存款來說,三年定期的年利率為2.52%,是活期儲蓄的3.5倍,存款的實際收益相差很大。目前許多銀行開通了定活“一本通”業務,你可以委托銀行待活期存款達到某一個數額后,自動轉存為定期存款,從而省卻去銀行轉存的麻煩,最大限度地減少活期存款太多帶來的利息損失。
考慮風險多考慮收益少
雖然當前的理財渠道越來越多,但對于眾多追求絕對穩健的投資者來說,他們首選的是銀行儲蓄、國債等利率較低但收益穩妥的投資方式,而對投資收益考慮較少,更沒有考慮當前1.98%的儲蓄年收益(一年定期儲蓄利率)能否抵御物價上漲所帶來的貨幣貶值風險。因此,接受新鮮事物快的中、青年投資者不妨突破“考慮風險多,考慮收益少”的傳統模式,適當進行一些風險性投資。比如炒股、炒金、炒期貨、購買房產等等,也可以選擇從銀行即能辦理的開放式基金、炒匯、分紅保險等投資品種。關于風險性投資的比重,可以參考國際理財專家推薦的“最佳投資公式”,即:風險類投資比率=100-年齡,比如你今年35歲,則你購買開放式基金等風險投資的占比最高可以達到65%;到了80歲,風險投資則應控制在20%以內。
一味攢錢多適當消費少
我國是世界上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這與人們勤儉持家的傳統觀念密不可分。過去一角一分地精打細算、不敢花錢是因為太窮,但在如今社會不斷進步,收入水平日益提高的新情況下,一味勤儉持家、使勁攢錢的老觀念已經落伍了。理財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所以具備一定經濟基礎后,就應改變這種舊觀念,掙錢后科學打理,然后積極用于子女教育、居家旅游、改善物質和文化生活等消費,盡情享受掙錢和消費帶來的人生樂趣,這才能稱得上是科學理財。
文章很精彩?轉發給需要的朋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