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條要有持續充沛的自由現金流
巴菲特非常在意公司產生自由現金流(FCF)的能力。FCF是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公司營運資金支出與資本性(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的總和。巴菲特喜歡FCF和喜歡ROE在本質上是一回事,都是希望能找到不必通過股東的后續投入或舉債的途徑就能實現業績和現金流的增長或至少保持穩定,這當然在投資者眼里是好公司了。比如在巴菲特投資記錄里有一次罕見的高科技投資——“TCA電信”的案例,這家公司在1999年巴菲特買入時估值已高高在上,本不符合巴菲特價值投資選股的思路,但是它每年1億美元以上的FCF還是構成了極大誘惑,雖然買的時候很貴,但還是一次成功的投資。到2005年“COX電信”巨資收購了“TCA”,巴菲特成功退出。如果說ROE是反映公司為股東創造的賬面利潤,FCF就是給股東帶來的真金白銀。但是,就當前中國A股市場上的上市公司而言,情況有點特殊,由于它們有很強的業務擴張沖動,每年的營運資金和固定資產支出都在增長,FCF這個指標勢必看上去不會太漂亮。所以如果僅僅因為公司的FCF因為資本性開支巨大而表現不佳,投資者便不予關注,那在中國股市里恐怕很難再找到滿意的A股公司,投資者會失去很多投資機會。在中國A股這個新興市場里,成長性是更為主要的考量指標,即便是那些在成熟市場里被視為防守型和收益型的股票,在中國也面臨著很多業務擴張的機會,這是由整體經濟都處在投入期的特性決定的。所以,對經營性現金流要重點關注,來判定其盈利的質量,但對FCF則不必太苛刻,只要公司能把錢花在刀刃上就好。
第四條低負債
巴菲特青睞低負債公司的理由不適合于大多數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例如,在上世紀90年代巴菲特入主兩家保險公司“GEICO”和“通用再保險”,從表面上看,這兩家公司負債率極低,實際上巴菲特看中的是這兩家保險商每年手上有兩百多億美元的閑散資金可供他投資使用。所以,除非投資者是想去控股一家上市公司,否則低負債不能成為一項選股的決定因素。當然,如果資產負債率長期居于50%,甚至70%以上的公司,也是很麻煩的,但如果公司資產負債率長期低于10%,也不完全是好事,很可能說明這家公司安于現狀,不敢投入或沒有投入的機會,未來成長性就值得懷疑。在中國A股市場,選擇資產負債率在20%~50%的公司是實際可操作的標準。
第五條優秀的管理層
巴菲特說過,買一家公司的股票就是在買這家公司的管理層,他會親自通過各種渠道來求證公司管理層是否值得信賴,他所看上的管理層都是把敬業放在第一位,而把收入放在次要的位置考慮,這是很聰明的做法。巴菲特和他所投資公司的管理層都明白究竟什么是確保企業卓越的因素,這不是僅靠金錢的獎勵就能辦到的。前面的選股標準多少還都可以量化,但此條屬于選人的標準,很難量化。因為人的分析太復雜了,尤其對于資源有限的普通投資者甚至是機構投資者也難以做到,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那樣有火眼金睛,也較少有和公司高管密切溝通的機會。這里要切記,如果自己不能親自判斷,也別道聽途說,人云亦云,把握不了的東西就最好別作為投資依據。作為一個主要靠媒體宣傳來了解公司高管的普通投資者,不能以“我相信誰就是誰”來作為投資持股的依據,把握公司及所在行業的基本面變動才是更靠得住、更實際的做法。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